映农田受渍的程度。1969年Sieben提出了同时考虑
持续天数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渍害敏感程度的抑制
天数指标(SDI)的排水标准。美国的Skaggs,Evans
(1992,1993)和Kanwar(1992)年对玉米产量与SDI
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国内,安徽
水利科学研究院在1956~1958年在测缸内开展了水
稻全生育期受淹试验;沈荣开、王修贵建立了受渍条
件下的水分生产函数¨ ,温季、王少丽等提出作物
排涝降渍指标_】 ;汤广民提出了涝渍连续抑制天数
指标CSDI和涝害权重系数CW的概念及其求解方
法 ;朱建强给出了在涝渍相随情况下确定作物排
水控制指标的分析方法l9 J。本文根据新马桥试验站
原状土排水测坑试验资料,分析了小麦灌浆期涝渍胁
迫条件下减产规律,并对砂姜黑土地区小麦排水指标
作了深入研究。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为豫麦18,试验土壤选择淮北地
区代表性土壤— — 青黑土(砂姜黑土)。受淹试验安
排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实施,此时小麦正值灌浆
期,对水分胁迫较为敏感。
2.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测坑原位受淹法。测坑断面为正方形,
规格为2m ×2.3 m,底部设有0.3 m的滤层和排
(供)水管道系统。每坑种植小麦6行,试验处理分
CK(对照,即不受涝渍)和淹水3 d、5 d、7 d 4个处
理,淹水深度为0 cm、5 enl、10 cm。非试验期问,
土壤水分控制在占田问持水量的65% ~80%范围内。
淹水开始时间与天然降雨同步,以减少其他气象因素
的影响,使试验具有较高的仿真性 j。即通过人工
灌水与天然降雨同步使测坑中的地下水上升至设计水
位,依靠自动控制供水装置将水位稳定至处理设定时
问。受淹结束后水位自然下降。
2.3 涝渍指标的确定
荷兰学者西本(Sieben,1964)提出了以地下水动
态过程的累计超标准水位.sE 作为排水控制指标的
概念,并将某一设计降雨期内造成的积水深度
(SFW)代表受淹程度。将两者综合作为描述涝渍的
综合指标。其中sE 和SFW分别按下式计算¨ 。
sEwx=Σ』 ( —di) (1)
i:l
SFW=Σh (2)
= 1
60
SFE =SFW +5EWx (3)
式中,跑 为作物全生育期内或某生长阶段地下水
位埋深小于 的累计值(em·d); 为某一特定的地
下水埋深,一般取30 cm、50 cm、80 cml6 ;d 为
第 天的地下水埋深(era);m为地下水埋深小于 的
天数(d);SFW为地面积水累计值; 为累计积水天
数;h 为第i天淹水深度。
涝和渍实质上为一个统一体,水分过多的两种表
象。二者相伴相随,互相转化。由于涝是渍数量上累
积一定程度的反应,可谓渍是本质,涝是表现形式,
故把sEwx与SFW相加即得涝渍综合水深指标
SFE 。这既避免了对涝和渍进行分割,又统一考虑
了涝、渍胁迫本质的一致性,以SFE 作为涝渍兼
治指标可以客观反映实际情况,也方便在实际中应
用。其与产量关系式可用下式表示
R =n +6 SFEWx (4)
式中,相对产量R =Y ,Y 和 分别是作物受到
排水抑制和未受排水抑制(对照组)的产量;口 、b 为
系数。
2.d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
析。用一元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判断淹水天数
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若主效应显著,则进行Duncan多
重比较,检验小麦产量在处理问差异的显著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小麦灌浆期淹水对植株形态的影响
淹水第2天,在风力达到3~4级,受淹测坑小
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具体原因由于土体膨胀
导致根系层土壤疏松,加之小麦主根系较浅、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