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围绕给水的重要环节,分析给水管网漏耗的原因,并对治
漏降耗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给水管网;漏耗原因;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TUB2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007—7359(201 3)01—01 65—02
0 引 述
给水管道漏耗问题是长期困扰给水部门的一大难题,也是
给水部门长期以来致力于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围绕给水管
网的重要环节、重点部位研究分析形成漏耗的原因,有针对性,
因地制宜的实施治漏降耗的措施,是给水部门的重要职责,也
是践行节能降耗的具体行动。
1 管网漏耗原因
1.1制水计量原因
成品水计量管理不规范导致成品水计量不准确。通常情况
下,成品水流量仪虽然每年按要求进行校验,但由于不同出厂
水管管材使用的年限和质量不一以及管外径及壁厚不同,存在
校验技术误差。同时也存在由于对成品水计量管理不重视,有
的部门甚至没有流量计,仅靠曲线比照,无法准确掌握实际制
水量。
1.2给水管网配置原因
1.2.1管网材质因素
受原材料的限制,普通铸铁管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是我
国传统的给水管型。依据有关资料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各种管
道易裂可能性由大到小排列,镀锌铁管>铸铁管>石棉水泥管
>延性铸铁管>钢筋混凝土管>钢管Ⅲ。由于这些传统的管材,
在耐腐蚀、抗外压上存在不同的严重缺陷,加上运行年代久远,
管壁腐蚀脱落变薄,接13胶圈老化,极易造成给水管网爆管,这
是造成目前老旧给水设施漏耗的重要原因。
1.2.2管道敷设因素
安装、敷设给水管网是一项技术含量高、操作性很强的工
程。在安装和敷设管道时,不同的管网材质需设计不同的技术
操作规范。但在实际工程实施中,由于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和技
术能力的不足,在管线接Et处理上,沟底土层和垫层密度均匀
程度以及管道两边土层的夯实程度等一些技术关键环节上没
收稿日期:2013一OI一15
作者简介:周赞文(1965一),男,宁夏银川人,毕业于宁夏大学,助理工
程师。
有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导致供水管线或多或少存在安全隐患。
1.3给水管网维护原因
1.3.1管网档案的建立和使用
健全完善的给水管网档案资料是做好维护的基础。长期以
来,由于缺乏科学完善的地下管网资料,以及地下施工部门不
重视给水管网资料的使用,一些地段没有探查地下供水管线位
置而盲目施工,使得管道受到振动,或覆压了管线而不加以保
护,从而使管线受压后开裂,造成漏损。
1.3.2管网检测制度的建立和落实
建立严格的管网检测制度并有效的付诸实施,是做好给水
管网维护的根本途径。长期以来,由于对给水管网检测维护重
视程度不够,管道检测维护没有形成制度化、科学化,维护手段
落后,致使部分管网阀门不能及时更新填料,反复启闭阀门不
能及时维护,部分管道覆土厚度降低,导致部分地下管线产生
裂缝或爆管。
2 治漏降耗对策
面对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现实,给水部门应将治漏降耗作
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研究、部署,积极取得政府的支持,联合多
部门形成合力,开展调查摸查,分析判断漏损的重点部位和环
节,加大投入,引用节能降耗的设备和材料,切实将给水管理提
升到现代管理的模式上来,保障治漏降耗取得实实在在的成
效。
2.1夯实基础性管理工作
基础性管理工作是服务和保障给水系统正常有序运转的
根本性工作。扎实做好档案资料科学管理和使用,检漏人员要
清晰掌握管网线路、敷设等基本信息,切实做好关键部位的监
测检漏。同时要协同多部门共同建设、维护给水系统,杜绝相关
部门不沟通、不协调、乱施工造成给水系统的破坏。
2.2提升制水计量精确度
掌握准确的成品水流量,是做好治漏降耗的本底数据,因
此加强制水流量的管理、减少流量误差、提高科学计量程度是
治漏降耗的基础性措施。近年来,我部门先后安装了流量计自
动化系统、电磁流量计和超声波多普勒流量计,实施了相应的
保障措施,从实际使用情况看,计量精度显著提高,漏损率达到
国家规定的标准 。
2.3加强管网设计施工管理
管网工程设计、施工是漏损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管
网管理必须从管网的建设抓起,设计、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国家或行业的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规范要求。在设计方面,
在确定实施工程方案前,必须会同安装部门、营业等相关部门
水
、
电
、
暖
通
技
术
与
应
用
安
徽
建
筑
固
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