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研究再生砖骨料多孑L混凝土的微观结构 ,从本质上认识其性状及规律 ,引入扫描电镜研究再生 砖骨料多孔混凝 土界 面过渡区微观形貌 ;根据混凝 土中心质 假说分析 概括再生砖 骨料多孔混凝 土结构模 型 ,定 性研究微观结构 与宏 观性 能的关系 ,探索 界面过 渡 区形 貌和骨 料大 中心质效应 对再生砖 骨料 多孔混凝 土宏观 性能 的影响 。结果发现再生砖 骨料 多孔混凝土具有较好的界 面过渡 区结构 ,结 构密实 ,水 化产物 丰富 ,水灰 比 、 目标孔 隙率 、养护龄期 ,矿 物掺料 对结构的密实程度和水化产物 的类型 、数量有 一定影响 ,进而影 响强度。多孑L 混凝土存在较 多负中心质效应 ,大 中心质 只有再生砖骨 料。今后 应当把研究负中心质效应作为重点。 关 键 词 :再生砖骨料 ;多孔混凝土 ;微观形貌;电镜扫描;界面过渡区;结构模型;中心质假说 中图分类号 :TU528.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640X(2016)02-0046-08 再生砖骨料多孑L混凝土是以处理和强化后的再生砖骨料 、水泥和水搅拌而成的多孔混凝土 ,由于其具备 一 定强度和较高孔隙率 ,适于植物生长 ,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和河道护坡等,经济实用地解决水土流失 、水质 净化问题 ,修复重建已退化生态环境和调节城市气候 。同时,还可处理大量 的建筑垃圾 ,保护环境 ,节约资 源。 目前很多学者在普通混凝土微观结构研究方面取得大量成果 ,但在多孔混凝 土尤其是再生砖骨料多孑L 混凝土微观方面的研究尚少。因此 ,深入研究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的相互关系,从本质上认识再生砖骨料多 孔混凝土的性状及 内在规律 ,通过改善微观结构提高宏观性能 ,是再生砖骨料多孔混凝土研究需要解决的重 要课题 。试验采用扫描 电镜扫描再生砖骨料多孔混凝土试块得到混凝土的 SEM图 ,观测水泥水化后生成的 钙矾石 、C-S-H凝胶及承受荷载之后的裂纹及界面过渡区(ITZ)结构 ,分析其结构特征,并根据中心质假说 建立再生砖骨料多孔混凝土结构模型。 1 试验 方法及试验 准备 1.1 SEM 图像简介 SEM的成分分析以及数字图像分析的综合利用 ,可用于混凝土材料水化物质的分析及界面过渡 区微观 形貌的分析。SEM是经加速和聚焦的电子束 (简称 电子探针 )在试样表面按一定的时间、空间序列扫描 ,激 发试样产生出各种物理信息 ,这些物理信息的强度随试样 的表面特征而变化,物理信息经检测 、放大后在设 于电镜外 的显像管荧光屏上形成一幅反映试样表面形貌 、组成及其他物化性能的扫描 图像 。这一原理使 得 SEM具有在保持材料原始状态的条件下直接观察试件表面形貌及特征的优点,放大倍率为 2O~20000。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