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 自然灾害之一 , 其发生突然 、破坏力巨大 ,可瞬间将一座繁华城市 变成废墟 ,造成巨大 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由 于至今不能对地震进行精确预报 ,所 以从结构加 固的角度保证建筑在地震中不会倒塌或者地震损 伤后可以继续使用 ,是各 国工程人员关注的焦点。 以 2008年的汶川地震为例 ,据有关部 门统计 ,震 后城镇住房受损面积达到 1.35亿 m ,其 中倒塌 1888万 m 、严重破坏 5837万 m 、一般破 坏 5807 万 m2l。经过现场检测评估 ,大多数建筑受到 中 等及严重破坏并没有倒塌 ,基本达到了规范 中要 求的“小震不坏 、中震 可修 ,大震不倒”的三水准 抗震设防 目标。大量严重破坏和一般破坏的建筑 结构都 可以经过适 当的维修 加固继续使用。因 此,如何选择最合适 的震损加 固方法是震 区灾后 重建首要考虑的因素。本文主要对各震损加固方 法的特点 以及科研人员对各种方法性能的研究成 果进行介绍,为工程人员选择一种投资小 、速度 快 、加固后性能可靠的方法提供参考 。 1 混凝土结构震损加 固方法概述 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众多 ,常用的有增大截 面法、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 固法、外粘型钢加 固法等。哪些加固方法最适合在震损后的建筑结 构中使用 ,应根据被加固结构在承载力 、刚度、裂 缝或耐久性等方 面缺陷的具 体情况 ,结合各加 固 方法的主要特点 、施工对结构使用 的影响 、施工难 易程度和经济可接受程度进行选择。因此,我们 对常用的震损加 固方法进行汇总和分析 比较 ,为 未来在地震后加固方法的选择上给出一些参考。 1.1 增大截面加固法 (1)主要特点 :又称外包混凝 土加 固法。在 原有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四周新加混凝土及配置钢 筋 以增大截面 ,提高其强度 、刚度或改变其 自振频 率 的方 法 。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钢筋混凝 土受弯或受 压构件的加固 ,且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 于 C10 。 (3)施工对结构使 用的影 响 :现场湿作业工 作量大 ,养护时间较长 ,而且结构构件在增大截面 之后外观和房屋 的净空也有部分改变。所 以,增 大截面法对人的结构使用产生一定 的影响 ,且工 期较长 ,这是在选择此加固方法时需要考虑的。 (4)施工难易程度 :工艺简单 ,方便操作。 (5)经济费用 :加 固费用较为低廉 ,但是技术 经济性能相对不足。从价值工程角度考虑 ,略逊 于其他加 固方法 J。 (6)参 阅 规 范 :GB50367-2006l2,JGJ116— 2009[ , GB 50010-2002[ 。 1.2 外粘 型钢 加 固法 (1)主 要 特 点 :又 称 外 包 钢 加 固法 。以 角 钢 或钢板外包于混凝土构件表面或角部 ,再用钢缀 板和角钢焊接 ,形成构架 ,约束原有构件的加 固 法 。外包钢构架可以完全替代或者部分替代原结 构工作达到加 固的 目的。 (2)适用 范围:多用于需要大 幅度提 高承载 力和抗震能力的钢筋混凝 土梁、柱的加 固 J。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