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鲁班袋建筑工程资料库!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程书籍 > 混凝土系列
再生混凝土二次再生利用研究
  • 资料大小:200KB
  • 资料类型:.PDF
  • 资料等级:
  • 发布时间:2021-10-29
资料介绍

主要体 现在粉煤灰掺量大于 20%的情况 。前者试验结果是 掺 20%粉煤灰的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强于掺 30%粉 煤灰 的再生}昆凝土 ,而后者则相反 。这是 冈为导电量 的测定实质 上 测的是混凝 土的电导 (或电阻 ),影响混凝土电导的 因素有孑L 隙率 、孑L隙连通情况 、孑L溶液 电导等 ,而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与 孔溶液 电导没有任 何联系 ,只与孔 隙率 、孔 隙连通情 况以及孔 径级配等有关 ,两者的影响因素不同。定性评价再生混凝土氯离 子渗透性能 时 ,采用氯 离子渗透 快速 试验法 (ASTM C1202)具 有方便快捷 的特点 ,但是定量评价再生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能 时 ,建议采用氯离子 自然扩散试验法 。 3 结 论 (1)掺粉煤 灰能有效提 高再 生混凝土 的密实度 ,改善 再生 混凝土的孔结构。 (2)粉煤灰对 再生混凝 土氯离子渗透性有 一定影 响 ,随着 粉煤灰掺量 的增加 ,再生混凝 土抗 氯离子渗透能力是 先增强后 减弱 ,粉煤灰的最佳掺量 为 20%。 (3)粉煤灰对再 生混凝 土的导电量有 显著影响 ,随着 粉煤 灰掺量 的增加 ,再生混凝 土的导 电量 逐渐减小 ,减小 幅度 是先 增大后减小。 · 上接第 71页 (1)掺加 了 50%天然 集料的二 7欠再生混凝 土中 ,源于原混 凝土的再生集料 占集料总量的 14.5%,源于一次再生混凝土 的再 生集料占集料总量的 35.5%。后者的数量和所起的作用明显大于 前者。(2)再 生集料 的高吸水性 、多孑L性 、自身存在 的微裂纹 以及 薄弱的界面结合力是限制再生混凝土发展的最根本原 因,二次 再生集料同样 存在着上述问题。 (3)二次再生集料其本质构成和一次再生集料基本相 同。 只要二次再生集料的性能满足相关 的材料检验标准 ,就可以用 于相应的工程。 (4)通过改善生产工艺可 以提高二次再生集料 的性质 ,通 过改善界 面结构可 以提高二次再生混凝土 的强度和耐久性 ,从 而拓宽二次再生混凝土 的应用范 围。 参考文献 : [1】POONCS,KOUSC,LAM L.Influenceofrecycledaggregateonslump andbleedingoffreshconcrete[J]MaterialsandStructures.2007(40): 99-1O6. 【2】POON CS,SHUIZH,LAM L.EffectofnlierostructureofITZontoni— pressivestrengthofconcretepreparedwithrecycledaggregates[J].Con— struetionandBuildingMaterial,2004(18):461—468. [3】孙跃东,肖建庄.再生骨料混凝土IJll混凝土,2004(6):33—36. 【4j季天剑 ,王辉 ,陈荣生.再生水泥混凝土疲劳性 能lJ】_交通运输工程学 报 ,2002,2(2):16—18. 15I余斌 ,熊进刚 ,扶名福 ,等.再生粗集料混凝土基本性能的试验研究【Jj. · 74 · (4)定 量评价再生混凝 土氯离子 渗透性能时 ,氯离子 自然 扩散试验法强于氯离子渗透快速试验法(ASTM C1202o 参考文献 : [1]冯乃谦 ,牛全林 ,封孝信.矿物质粉体对砂浆及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 的影响[Jj.中国工程科学 ,2002,4(2):69—73. [2]胡红梅 ,马保 国.矿 物功能材料对混凝土 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 【JJ.武 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4,26(3):19—22. [3】谢友均 ,马昆林 ,龙厂成 ,等.矿物掺合料对混 凝土中氯离子渗 透性 的影响【Jll硅酸盐学报 ,2006,34(11):1345—1350. [4】YURY AV,CLAUDIOJZ,eta1.Chloridepenetrationandbindingin recycledconcrete[J].Journalofmaterialsincivilengineering,2008,20 (6):449—455. [5]YANGW W,QIANJS,eta1.Effectofflyashonfrost—resistanceand chlorideionsdiffusionpropertiesofmarineconerete[~.Chinaoceanengi- neering,2009,23(2):367—377. [6]6 胡波 ,柳炳康 ,张李黎.再生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能测试 与分析[JJ_合 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9,32(8):1240—1243. [7]陈爱玖 ,潘丽云 ,王静 ,等.再生混凝土抗 氯离子渗透试验研究硼.新 型建筑材 料 ,2009(9):5-7. [8]张健 ,李秋义 ,杜俊 ,等.矿 物掺 合料和再 生骨 料对高性能再 生混凝 土渗透性 的影响 IJ1.混凝土,2009(2):94—97. 作者简介 单 位 地 址 联 系电话 吴相豪(1965一),男 ,博 士,教授 ,从事水泥混凝土和港工结 构的教学和科研 工作 。 上海市临港新城海港大道 1550号(201306) l391817247l 四JI{建筑科学研究 ,2009,35(5):200—204. [6】刘昕 ,张雄 ,李雯霞 ,等.国内外再生粗 骨料研 究新进展 『J1.建筑技术 , 2010,41(1):63—66. 【7】顾荣军 ,袁江 ,耿欧 ,等 .再生骨料 的基本性 能研究 [Jl_混 凝土 ,2009 (9):85—86. [8]高启 聚 ,丛林 ,郭忠印.废弃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路面基层中的再生 利用『J1_公路交通科技 ,2009,25(2):20—23. [9】KOUSC,POON CS.Propertiesofself—compactingconcreteprepared withcoarseandfinerecycledconcreteaggregateslJ1.Cement& Concrete Composites,2009(31):622—627. 【10]TAM VW Y,TAM CM.Assessmentofdurabilityofrecycledaggregate concreteproducedbytwo-stagemixingapproach[J].JMaterSei,2007 (42):3592—3602. [11】冯忠绪 ,姚录廷 .水 泥混凝土路面循环 再生技术及装备 [Jl_筑路机械 与施工机械化 ,2007,24(10):1—7. [12】陈云钢 ,孙振平 ,肖建庄.再生混凝土界面结构特点及其改善措施fJ】. 混凝土 ,2004(2):10一I3. [131陈云钢.再 生混凝土界面强化 试验 的微观机理研 究【JJl混凝土 ,2007 (11):53—57. [14]魏鸿 ,凌天清 ,卿明建 ,等 .再生水泥混凝 土界面过渡 区的结构特性 分析lJll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27(5):709—711.

温馨提示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

友情链接: ArchiName筑名导航 孙悟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Powered by lubandai.com © 2009-2016 Inc. 桂ICP备16008802号
资源报错、业务联系及其它事务请发邮件与我们联系:admin@luband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