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广州南 沙大开发进程的不断加快 ,该地 区已 迅速发展成为我省工程项 目投 资的一 片热 土 ,各 种 不同规模的建筑物不断涌现 ,但该地区普遍存在软 土层深厚等问题 ,给建筑物基础选型带来了一定难 度 。南 沙地 区作 为滨 海新 区 ,场地 地貌 多为 珠 江河 口三角洲平原或 与剥 蚀残丘交接 ,地下水 丰富 ,淤泥 层深 厚 .属 典型的软土地 质 ,其构造 白上而下一 般为 素 填层或 耕植 土层 、淤泥 层 、淤泥 质 土层 、砂 层或 粘 土 层 以及 强 、中 、微风 化岩 层 .个别 存在 淤泥 层 中夹 砂砾层等现象 ,其突出特点是淤泥层厚度大,普遍为 10~30m,因而其岩层埋深都较 大 ,普 遍超过 40m。 考虑工期 、建筑物使用功能和沉降控制要求等 因素 ,目前预应力混凝 土预制管桩这一基础形式的应 用较为普遍,笔者近年在南沙地 区直接参与的几个 工程 以及所 了解 的其它工程 ,绝大多数均采用预应力 混凝土预制管桩基础 2 管桩应 用难点分析 2.1 因持 力层埋深较 大 ,故 管桩桩长 也普遍 较大 , 如达到 40~50m,给设计 和施 T造成一定 困难 ; 2.2 因淤 泥层厚度较 大 ,土层对 桩身 的握 裹力 或嵌 固力较 差 ,打桩施 l丁时容易 出现 斜桩 或断 桩等 质量 问题,特别是承台或基坑开挖时更易出现这些问题; 2.3 部分 工程 因淤泥 层夹有 砂砾层 ,或 淤泥层 下直 接为 中、微风化岩层等 特殊情况 ,施_T过 程中对收锤 标准 、贯入度 、桩基入岩嵌 固深度等较 难把握 : 2.4 桩基检测中容易出现Ⅲ、Ⅳ类不合格桩 比例偏 高的现象 。 24 3 解 决措施 3.1 加 强勘察工作 .特别是在 详勘 阶段 要适 当增 加 钻点数量 ,以尽 可能获得详 细的场地地 质状况 ,使桩 基设 计依 据更充 分 。如施T 中 出现异 常 情况 ,也 可 考虑 以超前 钻 的形 式进 行补 钻 ,以查 明准确 的地 质 构造 ,制定 合理 的处理方 案 。如某 住宅 小 区工 程局 部 出现断 桩率异 常增 高的情 况 .经 超前 钻发 现该 区 域淤 泥层下直接 为中风化岩层 ,且岩 面倾 斜较严重 , 于 是根据 这一特 殊地 质情况 制定 了特 殊 处理措 施 , 效果 良好 。 3.2 设计单桩承载力取值不宜过高。以 ~5oo预应 力管桩为例 ,综合考虑桩长偏大 、施 T质量难控制 、淤 泥层 深厚 、地 质多变等影响 .单 桩设计承载 力一般宜 小于 1500kN。如某工程单桩设计 承载力 2oOkN,因 承载 力较高 ,收锤标准也相 应较高 ,实际施T 中 出现 部分桩打至超过 40m,已进入持 力岩层深度但 仍无 法按设 计要求收锤 的现象 。 3.3 设计收锤标准不宜过高 ,收锤标准一般以贯入 度 为主 ,入 岩深度或桩 身嵌 固深度 为辅 ,以防 现 为 满 足人岩深度或嵌 固深度而将 桩打 至爆 裂或断裂等 现 象 如施工 中出现淤 泥层 中夹较 密实砂层或砾 石 层 时 ,可 考虑 以贯入度 为主控标准 ,采 用低锤轻打法 尽量穿过该土层,如无法穿过则应收锤,将此夹层作 为持力层 。 3.4 对于桩 身稳定性 ,除考虑桩 在岩层 中的锚 固深 度外 ,也 可通 过加 强 上部 结构 来解 决 ,如 加强 承 台 、 地 梁或采用筏板 基础等方式 。 3.5 重视试 桩工作 ,但 在引用试 桩结果 时应 考虑 场 地 地质 变化 、实 际施工 中可 能 出现施工 操作 或 质量 与试桩存在一定偏差等原因,一般应留有一定余地。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