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介 绍 了马家塘特 大桥 (40+64+40)m预应力 混凝土 连续梁 桥边跨现 浇段 的施 工方案所作 的优化 。接着将 优化后 桥梁结
构 的线 形和受 力与原设 计方案 进行对 比分析 。通过分 析验证 了优化方 案能够满 足设计要 求 ,且缩 短 了施工 工期 ,降低了工程造 价 。
其 成果 为今 后类 似桥梁 工程 的施 工积 累了宝 贵的经验 。
关 键词 :连 续梁 ;边 跨 ;线 性和受 力 ;优 化方案
中图分 类 号 :U448.21+5、U445 文献 标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1009-7716(2013)08—0237—03
1 桥梁悬臂施工法发展概况
桥梁悬 臂施 工法是在上 世纪 6O~70年代 ,随
着预应 力材 料和技 术 的发展而获 得 了广泛应用 。
大跨度桥梁悬臂挂篮施 工技术 ,必须应用许 多新
的工艺控制技术 ,包括结构 材料质量 控制 、结构受
力及 变形控制等 。特别是 诸如施 工过程结构变形
位移和受力安全等既涉及施 工过程质量 、安全控
制 ,又直接影响到预期成桥结构线形 和受 力状 态 ,
甚至会对最终结构长期运 营使用 和维护产生长远
影响。 .
本文 结合 现场 对马 家塘特 大桥 (40+64+40)m
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梁桥 的施工监控工作 ,对马家
塘特 大桥边跨现浇段 的施工方案进行优 化 ,并对
优化 方案对桥梁结构 的线形及受力 的影响进行综
合分析 。
. 2 工 程概况
马 家塘特大桥 (40+64+40)m预应 力混凝 土连
续梁桥的梁体上部结构如图 1所示 。
‘ 。。 。。 。●。 。。 ‘—
图 1 马家塘 特大桥 (40+64+4O)m连 续梁桥 上部结 构图
梁 体为单箱 单室 、变高度 、变截 面箱 梁 ,梁 体
全长 145.2 In,中跨 中部 10 m梁 段 和边 跨 端部
13.6 1TI梁段 为等高 梁段 ,梁高 2.9 m;中墩处梁 高
为 5.3 m,其余梁段梁底下缘按二次抛物线变化。
梁底 至梁顶高为 0.7 m。线间距 为 4.4 m和 4.6 m
时箱梁 顶板 宽 分别 为 9.36 m和 9.56 I11,箱 底宽
收稿 日期 :2013—05—23
作者 简介 :伍 川 (1981一),男 ,四川达 县人 ,工 程师 ,从 事 路桥
工程 施工 及管理工 作 。
6.4 m。全桥顶板厚 35 cm;底板厚 39~80 cm,在梁
高变化段范围内按抛物线变化 ;腹板厚 40~75 cm,
按折线变化 。
该 桥施 工 控制 按 照 施 工_+量 测 识 别一 修
正 预告一施工 的循环过程 ,使施工按照预定 的
理想状态顺利推进 。由于实 际上不论是理论分析
得到的理想状态还是实际施工都存在误差 ,所以,
对该桥进行施工控制的核心任务就是对各种误差
进行分析 、识别、调整 ,对结构未来状态做 出预测 。
该桥 施 工 中采 用 自适 应 控 制法 对 其进 行 控
制 。基本思路为 当结构的实测状态与模型计算结
果不符时 ,通常将误差输入到参数辨别算法 中去
调整计算模 型的参数 ,使模 型的输 出结 果与实测
结果一致 ,得 到修正 的计算模型参数后 ,重新计算
各施工阶段的理想状态 ,经过几个 阶段的反复识
别后 ,计算模 型就基本与实 际结构一致 ,从而对施
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马家塘特大桥(40+64+40)m
连续梁 自适应施工控制流程 图如图 2所示 。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