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中冷缝的危害分析、处理及预防
The Harmful Analysis ,Possible Dispose W ays and Prevention Suggestjons of the Gold Joint Construction
彭长领 ,索小永
(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河南郑州450002;安徽工程大学,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冷缝是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因突发不可预料因素而导致混凝土浇筑中断、且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但小于混凝土的终凝时间
而在混凝土结构中形成的一种病害薄弱面,是一种概念缝。文章通过冷缝与施工缝的比较,详细分析了冷缝可能对工程结构造成的危害,并在此基
础上探讨了冷缝可能的处理方法,最后对冷缝的工程预防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冷缝;施工缝;振捣;咬合力
中图分类号:TU528.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59(2011)03—0087—02
0 前言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浇筑施工中,一个施工段的混
凝土应连续浇筑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为避免因突发情
况而导致浇筑中断,在混凝土浇筑前备用的浇筑设备应准备到
位,并保证处于可用状态。但突发情况并不是可以完全预料的,
如果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因停电,或突遇大风、大雨等恶劣
天气而导致浇筑中断,且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就
会在混凝土中形成一种病害薄弱面,也即工程中所说的冷缝。
严格来说,冷缝并不一定是宏观的裂缝,而是一种概念缝。冷缝
的存在会降低混凝土的抗裂、抗剪性能,并大大降低混凝土的
抗渗性能。本文从冷缝与施工缝的区别、冷缝的形态介绍和可
能的处理方法等方面对冷缝进行了探讨分析,为工程结构的冷
缝处理和预防提供参考。
1 冷缝的定义及其与施工缝的区别
冷缝是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因突发不可预料因素而导致
混凝土浇筑中断、且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但小于
混凝土的终凝时间而在混凝土结构中形成的一个受力薄弱面,
是一种概念缝。冷缝可能是宏观的裂缝,也可能不是。因突发因
素出现的不可完全预料性,冷缝可能出现在结构的任何部位,
对结构的承载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
施工缝则是因混凝土浇筑区过大,无法连续浇筑,或因特
殊施工工序要求而人为留设的混凝土浇筑结合区。施工缝应留
设在结构承受剪力较小的部位,且应与结构主轴线垂直。施工
缝部位在重新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表面的浮浆、松动的石子和
软弱层,将结合面冲毛或人工凿毛,以增加结合面混凝土的摩
擦咬合力。为避免已浇筑的混凝土因固结力小于振动的影响
力,而破坏已初凝混凝土内部的凝结和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
应待结合面混凝土终凝强度达到1.2MPa以后再重新浇筑混凝
土。且结合面在浇筑前应充分洒水湿润, 并满铺一层
lOmm~15mm厚、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以增强上、下层混凝土交接面的粘结。
2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冷缝的危害
从冷缝的定义可以知道,冷缝部位上层混凝土浇筑时先期
收稿日期:2011-04—30
作者简介:彭长领(1983一),男,河南夏邑人,毕业于郑州大学,硕士,助
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核电站土建施工管理。
图1 冷缝部位结合紧密
图2 冷缝部位存在宏观裂缝
浇筑的混凝土尚未终凝,在上层混凝土浇筑振捣的过程中可能
因先期浇筑混凝土的固结力小于振捣影响力,而破坏已初凝混
凝土内部的凝结和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降低冷缝部位混凝土
的强度。先期浇筑的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会造成粗骨料下沉、
砂浆上浮,初凝后在冷缝部位造成局部无粗骨料的砂浆层,这
也可能会降低冷缝局部混凝土强度。因冷缝部位先期浇筑的混
凝土基面并未处理,会大大降低上、下层混凝土的咬合力。且冷
缝处先期浇筑的混凝土基面会有一层泛水灰浆层,如果泛水灰
浆层稍厚会使上、下层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滑动层,使
上、下层混凝土脱离接触,降低冷缝部位混凝土的抗剪力,在混
凝土结构中形成一个明显的抗裂、抗剪、抗渗薄弱部位,在大坝
混凝土的施工中曾有因冷缝而导致大坝渗水的实例。同时因冷
缝部位混凝土尚未终凝,更有可能因后期混凝土强度发展过程
中的收缩徐变而导致宏观裂缝的出现,这种情况危害尤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