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及影响混凝土抗冻性能的主要因素
房志华,谢殿华,白金
(内蒙古辽河工程局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翁牛特024005)
[摘要] 混凝土冻融循环破坏会降低混凝土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发生安全事
故。文章从分析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入手,找出了影响混凝土抗冻性能的主要因素,为提高混凝土的
抗冻性提供了技术途径。
[关键词] 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保证抗冻性;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43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088(2012)05—0156—01
1 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浆和粗骨料组成的含毛细
孑L的复合材料。为了获得浇筑混凝土时所需要的和易
性,混凝土中加入的拌和水总要多于水泥所需的水化
用水。这部分多余水便以游离水的形式滞留于混凝土
中,形成占有一定体积的连通毛细孔。这些连通的毛
细孔就是导致混凝土遭受冻害的主要原因。
目前学术界比较公认的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是美
国学者T.C.Powerse提出的膨胀压和渗透压理论。该
理论认为:吸水饱和的混凝土在冻融过程中,遭受的破
坏应力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当混凝土中的毛细
孔水在某负温下发生物态变化,由水转变成冰时,体积
膨胀9% ,因受毛细孑L壁约束而产生膨胀压力,从而在
毛细孔周围的微观结构中产生拉应力。其二是当毛细
孑L水冻结成冰时,由凝胶孔中过冷水在混凝土微观结
构中的迁移和重分布而产生的渗透压。由于表面张力
的作用, 昆凝土毛细孑L隙中水的冰点随着孔径的减小
而降低。凝胶孔水形成冰核的温度在一78qC以下,因
而由冰和过冷水的饱和蒸汽压差和过冷水之间的盐分
浓度差引起水分迁移而形成渗透压。另外,凝胶孑L水
向毛细孔渗透的结果,必然会使毛细孔中冰的体积不
断增大,形成更大的膨胀压力。当混凝土受冻时,这两
种压力会损伤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当然,一次作用造
成的损伤远不足以使混凝土的宏观力学性能发生可以
觉察的变化,只有当经过反复多次的冻融循环后,损伤
(微裂缝)逐步积累,不断扩大,发展成互相连通的大
裂缝,使混凝土的强度逐渐降低,最后甚至完全丧失。
如果混凝土的含水量小于其饱和含水量的91.
7% ,那么当混凝土受冻时,毛细孔水的结冰膨胀可被
非含水孑L体吸收,不会形成损伤混凝土微观结构的膨
胀压。因此,饱水状态是混凝土遭受冻融剥蚀破坏的
必要条件之一。另一必要条件是外界气温的正负变
化,能使混凝土毛细孑L中的水发生反复的冻融循环。
这两个必要条件,决定了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是从表面
开始的层层剥蚀破坏。
冻融对水T混凝土结构的破坏作用的大小,取决
于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强弱、饱水程度高低、最低环境气
温、冻融速率、最大冻深和年冻融循环次数等因素。影
响混凝土抗冻性能强弱的主要因素有:混凝土的水灰
比、含气量、水泥品种、骨料质量、外加剂和掺合料等。
2 影响混凝土抗冻性的主要因素
2.I 混凝土含气量对其抗冻性的影响
2.I.1 含气量定义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
2008)给出的定义是:混凝土中气泡体积与混凝土总
体积的比值。对于采用引气工艺的混凝土,气泡体积
包括掺入引气剂后形成的气泡体积和混凝土拌合过程
中挟带的空气体积。
2.1.2 含气量标准
含气量标准是指国家或行业对不同抗冻标号、不
同级配、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所规定的含气量下
限值。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
2008)对混凝土含气量作了相应规定。含气量必须通
过试验确定。在混凝土配比单上注明。
2.1.3 含气量检测方法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
2008)规定:①含气量从运至施工现场的新拌混凝土
中取样用含气量测定仪(气压法)测定,允许绝对误差
为±1.0% ,测定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
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②气泡间隔
系数为从硬化混凝土中取样(芯)测得的数值,用直线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