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叠合梁设计理论综述
张多新 ,梁宾桥 ,廖松然
(1.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上海200092;2.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3.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4071;4.南阳市规划设计院,河南南阳473000)
摘要:首先对叠合梁受力性能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着重分析了二次受力叠合梁在受力过程
中受拉钢筋“应力超前”、后浇混凝土“受压应变滞后”和截面内力转移等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对叠合梁的界
限受压区高度、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叠合面受剪承载能力和变形计算进行了分析与综述;
最后,分析了预应力RPC—NC叠合梁的应用前景,并对其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以期推动这种新结构的
发展.
关键词:叠合梁;受力性能;设计理论;RPC
中图分类号:U448.35 文献标志码:A
混凝土叠合梁结构是指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或
预应力混凝土梁(板)上后浇混凝土所形成的一种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因其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结
构性能,已成为混凝土梁结构发展的新方向.自20
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都开展了相关的研
究 I2 .随着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出现,原有的研究成
果已无法适应新型叠合梁结构的要求.评述已有的
研究成果分析其合理性与局限性,可为新型叠合梁
结构的设计与发展提供必要的依据.
1 正截面受力性能与承载力计算
1.1 正截面受弯性能
已有的研究成果,以普通混凝土为工程材料,对
混凝土叠合梁结构正截面受弯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和理论分析.研究指出,叠合梁在两阶段受力过程
中,平均应变均符合“平截面假定” ;由于叠合
作用,预制截面的受压区处于叠合截面受载后的受
拉区.文献[5]提出了截面内力转移系数的概念和
计算方法,较好地反应了转移机理;但对于两种性能
相差很大的普通混凝土,上述研究成果,带有一定的
局限性.
在叠合梁受力过程中,存在受拉钢筋“应力超
前”和后浇混凝土“受压应变滞后”现象.这两种现
象相互依存,且随着 的增大而增大,随着 的增
大而减小 .
在叠合梁裂缝形态和跨中挠度方面,由于叠合
截面附加拉力的有利作用,叠合梁在第2阶段荷载
作用下的纵向受拉钢筋应力、裂缝宽度和挠度增值
均小于整浇梁的相应值,并且裂缝沿截面高度的发
展受到抑制而缓慢,只有当纵向受拉钢筋屈服后才
向上有较大发展.但“应力超前”现象将导致叠合梁
裂缝宽度和挠度增大,使得纵向受拉钢筋在使用阶
段就可能处于接近屈服强度的高应力状态,甚至发
生断裂,故应综合少筋硬化界限制、少筋拉断界限值
和裂缝验算3方面要求,采用应力控制的设计思想,
来解决上述问题.
对于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叠合连续梁,
除存在跨中受拉钢筋“应力超前”、后浇混凝土“压
应变滞后”现象外,还存在中支座“负弯矩滞后”现
象,这些现象对叠合梁的受力有较大的影响 .支
座负弯矩调幅合理的梁,能达到充分的内力重分布,
但支座塑性铰的出现,内力重分布随着第1阶段加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