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表面质量问题的防治与修整
齐方业,董云峰
(铁力市水务局,黑龙江铁力152500)
摘要:混凝土表面质量不但影响工程的美观,还可能带来质量隐患,进而影响结构的安全,文章分析了混凝土表面质量问题形成
原因和修整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表面质量;麻面;蜂窝;孔洞;修整方法
中圈分类号:TV43l 文献标识码:B
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混凝土表面质
量问题在工程中几乎无所不在。混凝土表面质量问题不但
影响工程的美观,还给工程带来质量隐患,进而影响结构的
安全,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混凝土表面质量问题,保证
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管理人员急需掌握的技能,本文结合
工作实际,对混凝土工程表面质量产生的原因、防治措施和
修整探讨如下:
1 混凝土麻面
1.1 现象
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
和粗骨料外露。
1.2 原因分析
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黏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
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黏损。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拆模时混凝土表面黏结模板。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灌注混
凝土时缝隙漏浆。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排
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1.3 预防措施
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黏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木模
板灌注混凝土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
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填严,防止漏浆。钢模板涂模
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
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混凝土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1.4 修整方法
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应进行
修补。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潮湿的水泥
抹平。
2 蜂窝
2.1 现象
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粗骨料多,粗骨料之间出现空
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2.2 原因分析
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粗骨料、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
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粗骨料多。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
拌合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未按操作规程浇
注混凝土,下料不当,使粗骨料集中,造成混凝土离析。混凝
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
捣配合不好,未充分振捣又下料。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
稳定性不足,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2.3 预防措施
混凝土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
量准确(可采用自动配料设备计量)。混凝士拌合均匀,颜色
一致,其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范规定。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
不得超过2 m,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混凝
土的振捣分层捣固,浇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
长度的1.25倍。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
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细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则
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
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
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 Cm,混凝土振捣时,必须掌握好每
点的振捣时间。合适的振捣现象为: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
不再出现气泡。浇注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发现有模板
走动,立即停止浇注,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2.4 修整方法
混凝土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
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粗骨料和
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形成喇叭口,外口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
干净,再用高一级别标号的细石混凝土填充并捣实,加强养
护。
3 孔洞
3.1 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
3.2 原因分析
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混凝土浇注不畅通,不能
充满模板间隙。未按顺序振捣混凝土,产生漏振。混凝土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