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灌浆在某渡槽混凝土裂缝处理中的应用
郭 晴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030024)
[摘要]介绍了某渡槽工程概况,分析了出口连接段混凝土裂缝情况及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混凝土裂缝的
处理方法,详细介绍了裂缝处理的施工工艺,并对质量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表明,通过采取化学灌浆对
裂缝处理后,渡槽没有出现渗水现象。该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渡槽;裂缝处理方法;化学灌浆
[中图分类号]TV54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7042(2014)05—0040—02
1 工程概况
某渡槽为一大型输水建筑物,槽身为相互独立的
3槽3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矩型结构,单跨30 m,共
9跨,槽身长度270 I1,单槽内孔尺寸6.4 mx7.0 IT/(高X
宽),设计流量220 m3/s,加大流量240 m3/s,设计水深
5.64 m,加大水深6.05 nl,纵坡1/4 200。由进出口渐变
段、进出口检修闸室段、进出口连接段以及槽身段等
组成。出口连接段为三槽一联带拉杆钢筋混凝土矩形
槽结构,结构尺寸20 rex25.6 1TI(长×宽),高8.2~8.6 ITI,
底板厚1_3 m,齿槽处厚1.5 1TI,边墙厚1.1 ITI,中墙厚
1.2~0.7 ITI,混凝土等级为C40W8F200,总量1 460 ITI 。
2 混凝土裂缝情况
2.1 施工情况
出口连接段采用钢模台车、定型钢模及木模板相
结合的组合模板,混凝土输送泵人仓,分三次浇筑成
型,第一次浇筑底板,第二次浇筑左边墙及右边墙,第
三次浇筑左中墙及右中墙,2013年3月完成地板浇
筑,2013年5月完成左右边墙浇筑,2013年6月完成
左右中墙浇筑。
2.2 裂缝分布情况
检查发现出口连接段4个立墙的8个面均有不
同程度的裂缝,其中左边墙12条,左中墙12条,右中
墙6条,右边墙6条,均为竖向分布的贯穿裂缝,裂缝
长度3.4~3.9 m。
2.3 裂缝产生原因
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底板与墙体混凝土
浇筑间歇时间较长,底板混凝土对后浇的墙体混凝土
产生约束;二是未设置冷却水管,不能有效降低混凝
土内部温度,内外温差较大;三是墙体养护措施不
力等。
3 裂缝处理方法
3.1 处理方法
采用交叉斜孔化学灌浆法,以更好地防止混凝土
碳化、锈蚀钢筋、修复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满足建筑
物的结构耐久性和安全运行。
3.2 处理时间
裂缝处理一般在气温较低季节进行,该季节混凝
土收缩,裂缝开度最大,本工程裂缝处理安排在12月
施工。
3.3 灌浆材料
化学灌浆材料一般采用低黏度、可灌性好、性能
稳定、不易老化、与两侧混凝土结合好的材料,本工程
采用双组份高渗透环氧材料,浆液配合比为5:1,封堵
材料选用环氧胶泥KB。
3.4 施工工艺
基面处理:为保证缝面封闭材料与混凝土的粘接
强度,需对裂缝表面进行预处理。将裂缝两侧各6 cm
宽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打磨,裂缝两端顺延10 cm,打磨
以露出新鲜混凝土为标准。打磨结束后 用高压水把
缝面冲洗干净。
钻进、回浆孑L:进、回浆孔采用电锤钻孔,依据裂
缝位置进行两侧交叉布孔,孔距30 cm,孔径14 mm,
从裂缝侧面45。左右钻孔,孔与缝面交叉于混凝土中
部,确保有效灌浆半径。造孔完毕后,以2:1的比例布
置进浆孔及回浆孔。
预埋灌浆嘴、回浆管:预埋灌浆嘴、回浆管前,采
用清水进行冲洗,冲洗时孔口敞开,将水管插入孔底
连续冲洗,待回清水后结束。进浆嘴采用化学灌浆专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