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混凝土预制块衬砌渠道冻胀破坏探讨
李丰春
(玉门市水务局,甘肃玉门735211)
摘要:冻胀是造成衬砌渠道破坏的主要因素,同时抗冻胀问题处理也是渠道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分析小
昌马灌区混凝土预制块衬砌渠道的破坏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议,有利于渠道管理。
关键词:预制块衬砌渠道;冻胀破坏;防治措施;小昌马河灌区
中图分类号:Tv698.2+6 文献标识码:B
1 工程概况
玉门市小昌马河灌区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的西部,
玉门市新城区西南90 km处,祁连山北麓、照壁山以南的祁
连山脉之中,为四面环山中间低凹的冲洪积盆地,灌区实际
灌溉面积2.15万亩,全部为河灌面积。该灌区冬季寒冷,夏
季炎热,昼夜温差大,多年平均气温3.9℃ ,极端最高气温
36.4℃,极端最低气温一36.5℃,最大冻土深度150 em。灌区
内干支渠工程多建于20世纪60~7O年代,经过几十年运行,
冻胀破损严重,特别使混凝土预制块衬砌渠道冻胀使渠坡变
形、塌陷、预制块脱落,造成渠道输水能力逐年下降,基本丧
失了防渗功能,虽然每年调用大量的劳力和资金对进行渠道
维修改造,也只能维持渠道运行,没有解决渠道冻胀问题。因
此,2006年小昌马河灌区支渠工程被甘肃省水利厅列入灌
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工程投资474.18万元,新建、
改建支渠10条23.65 km。
为了解决渠道冻胀问题,分析渠道冻胀破坏的原因,采
取有效的措施,对保证渠道的正常运行,减少工程投资和维
修养护的费用意义重大。
2 渠道冻胀破坏原因分析
2.1 气温低下,基土冻融变化,破坏混凝土预制块防渗体
由于灌区没有调蓄水利工程设施,秋冬灌溉面积大,每
年11月中旬才能停水。渠道输水时,渗入土层的回归水没有
及时排走,在负温情况下土壤水冻结而土体膨胀,使刚性衬
砌体开裂、隆起;在春季消融时,土体失去强度,使衬砌体塌
陷或滑动。衬砌体开裂、隆起、塌陷和滑动的结果,直接影响
着土层上部渠道的稳定性,导致基土上渠道受到不同程度的
破坏。低温气候是混凝土预制块渠道冻胀破坏的主要原因。
2.2 混凝土预制块自身的条件不足,抗冻胀能力弱
小昌马灌区混凝土预制块衬砌渠道多建于2O世纪6o~
7O年代,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限制,混凝土预制块预制大多
采用人工震捣,密实度不够,达不到防冻要求。再加上渠道衬
砌是一种线路性工程,距离长、厚度小、分布广,设计中难以
按照集中性枢纽、单个建筑物那样从结构尺寸上考虑抗冻胀
要求,而只能从经济和防渗的角度考虑薄薄的一层,这样的
结构,重量轻,稳定性差,抗冻性差,在负温下冻结成冰,体积
膨胀作用下引起的应力超过材料强度时,即产生裂缝,冻胀
体的多次循环而破坏。
2.3 渠道无设置伸缩缝,也是渠道冻胀隆起变形破坏因素
之一
根据渠道《工程防渗设计规范》(sL 18—2004),设计支渠
沿纵向设置道伸缩缝,但对小昌马灌区混凝土预制块衬砌的
渠道实地勘察,大多数渠道无设置伸缩缝,有设置伸缩缝的
每2O~40 m设置一条,不符合工程设计规范要求。渠道如果
冻胀,无法伸展,造成渠道隆起变形破坏。
3 防治措施及建议
3.1 优化设计,提高混凝土预制块衬砌渠道的防冻能力
(1)渠道断面型式和衬砌材料的选择
玉门市小昌马灌区已衬砌的渠道都采用梯形断面,但防
冻能力差,渠道冻胀严重。为了提高渠道自身的防冻能力,续
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在设计中采用了整体性好,占地少,
抗冻胀能力强的弧形底梯形断面。在衬砌材料的选择上,选
择了预制混凝土衬砌和细粒混凝土砌石衬砌两种方案进行
技术经济比较。经综合比较分析,预制混凝土衬砌方案优于
浆砌石衬砌方案。经过技术方案比选,工程项目支渠工程设
计采用弧形底梯形断面,预制混凝土衬砌方案,弧形渠底、渠
坡衬砌厚度均为6 em。材料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为1215,抗
冻等级为Fl0o。
(2)基土置换抗冻胀
根据地质勘查资料,小昌马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
目支渠渠床大部分座落在粉质砂壤土层上,为了防止渠道及
渠系建筑物在冬季发生冻胀破坏,对渠道工程项目进行抗冻
胀设计。依据《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sL 23—91),结合
灌区实际情况,工程措施采用基土置换法,换填材料为砂砾
石。渠道垫层置换深度(日 )计算公式如下:
H 8·He-80
式中: 置换比(%),查表取4JD%;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