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再生集料混凝土的研究及在世博项目的应用
Study of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with Recycled Aggregat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2010 Shanghai Expo Project
李阳
中图分类号:TU528.09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32)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本文提出一种科学化、定量化的混凝土配制技术体系,
并开展示范工程应用,提高了混凝土的“绿色度”,既节
约资源、利用固废、降低生产成本;又实现了混凝土的高
性能化,即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体积稳定性、力学性能
和耐久性。
1技术模型
1.1集料体系
1.1.1技术目标
在输入若干种集料(一般为2~4种)原材料基本性能
的前提下,可通过系统运算,定量地输出混合集料的最佳
合成级配和各种集料的体积百分比。
1.1.2设计思路
建立理想的集料目标级配模型,通过计算机程序运算,
使混合集料的合成级配最接近目标级配,并适当提高混合
集料的细度模数,从而减少起填充集料空隙、包裹集料表
面的作用的胶凝材料用量。
1.1.3设计路线
(1)采用DingerFunk方程,建立集料目标级配模型
不同粒径的粗细集料互相掺混,只有一种状态是最紧密堆
积的。Andreasen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尺寸分布颗粒的堆
积理论。满足该理论的级配曲线接近抛物线,集料颗粒处
于最紧密堆积状态,空隙率最小。
20世纪70年代,Dinger和Funk引入最小颗粒粒径
的概念,对Andreasen方程进行修正,提出了著名的Di—
ngerFunk方程 CPTF 一
——— —— ——‘ ⋯
lOO Ⅸ 一
其中:CP ’一小于粒度D的含量百分率(%),
一分布模数,取0.30—0.60,
一最大颗粒粒径,
D 一最小颗粒粒径。
本文采用DingerFunk方程,建立基于不同分布模数
的集料目标级配模型。
(2)根据我国混凝土技术规范” ,设定边界条件。
① 鉴于预拌混凝土公司的生产设备条件,每次取2-4
种集料投入运算。泵送混凝土砂率在35%~45% 之间;
② 细集料中通过0.315 mm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应<15%,
且≤30%;通过0.16 mill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应<5.00%。
根据砂率值,可计算m混合集料中0.3 mm筛孔通过率为
5.25% 13.5%,0.16 mill筛孔通过率>1.75%。
(3)利用计算机应用程序,获得最佳合成级配与每
种集料的体积百分比。
① 在边界条件限定范围内,对投入运算的集料进行
体积百分比随机取值,将混合集料的合成级配与目标级配
进行比对,以偏差系数K来描述两者之间的差异。偏差系
数越小,合成级配与目标级配越接近。偏差系数一般为
5O~l50
② 以偏差系数K最小化作为目标,通过计算机程序
的重复循环运算,找出该批投入运算的集料的最佳合成级
配,以匹配众多基于不同分布模数的目标级配,并确定每
种集料的体积百分比。
③ 根据每种集料的细度模数和体积百分比,计算出
混合集料的细度模数M。细度模数越大,混合集料总表面
积越小,细度模数一般为5.5~6.1。
④ 根据偏差系数K和细度模数M,确定最佳的集料
配比。 ’
1.2 胶凝材料体系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