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机理及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曹秀丽%21张红飞。,董先锋 。刘元寿
(1.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江苏南京210098;2.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7;
3.达华集团北京建标诚和咨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江苏南京210000;4.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浙江杭州310022;
5.江苏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28)
摘要: 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的定义与发展,综合论述了国外各种关于混凝土的自收缩机理与预测模型,分析了其各自的特点、
机理、适用范围以及各模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见解,为模型的改进与完善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机理;相对湿度;预测模型;孔结构
中图分类号: TU528.0l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3550(2012)10—0048—03
Review of mechanisms and prediction models of autogenous shrinkage in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CAOXiu-li1,2,ZHANGHong-fei3,DONGXian-feng4,LIUYuan-shou
(1.SchoolofCivil andTransportationEngineering,HohaiUniversity,Nanjing210098,China;2.SchoolofArchitecturalEngineering,
Nanjing Institute ofTechnology,Nanjing 210067,China;3.Nanjing Branch,Build Honesty and Consultation Limited Company of
DehuaGroupofBeijing,Nanjing210000,China;4.ChinaUnitedEngineeringCorporation,Hangzhou 310022,China;
5.JiangsuProvinceConstructionEngineeringQualityTestCenterCo.,Ltd.,Nanjing210028,China)
Abstract: The definition and new progress of autogenous shrinkage in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were introduced briefly,four autogenous
mechanismsandmodels ofcemnet-basedmateraiswere collected.The cahracteristics,mechanisms,applicabiltyandthe relationshipbetweenthese
models were respectively analyzed.Some new opinions that could improve the models were proposed on the analyzing.
Key words: hi performance concrete;autogenous shrinkage;mechanism;relative humudity;prediction model;pore structure
0 引言
在商 能混凝土中,由于水灰比较低(O.20-4).35)且添加了硅
粉等矿物掺合料,导致水泥浆体的内部相对湿度在水化反应早期
会有较大的下降u。此时就会发生白干燥现象(self-desiccation),且
混凝土发生收缩。如果这种白干燥收缩受到约束产生的收缩应力
小于混凝土此时的抗拉强度,那么就会引起结构物的早期开裂[2]。
A.M Nevillet3]认为当混凝土的水灰比低于0.42时,混凝土
就需要额外的水来保证水化反应的充分进行,此时早期的自收
缩变形就较为明显。E.E Holtt4J通过试验验证了他的观点,当混
凝土的水灰比低于0.30时,自收缩变形值会达到200-400微应
变,且其自收缩变形会达到总收缩值的一半。但作为一新兴领域,
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尤其是关于早期自收缩的机理及预测模
型的研究比较少,至今仍没有一个公认的模型。本研究对当前国
外学者提出的自收缩机理与预测模型进行总结与评述,以便促
进相关自收缩抑制与控制开裂方面研究的进行,为结构裂缝控
制提供参考。
1 自收缩的形成机理概述
混凝土自收缩的机理比较复杂,目前达成共识的是认为混
凝土自收缩源自于内部的水分迁移和物理化学变化。通常认
为,混凝土收缩很难用单一机制可以解释清楚,而是多种原因
收稿日期:2012-04—14
· 48 ·
重叠交错造成的,不同情况下不同机制分别起主导作用。有如下
4种机理:
1.1 毛细孔张力
T.C.Powersts首先提出毛细管张力学说,认为混凝土的白收
缩变形与白干燥过程中毛细孔的水弯液面的形成有关,毛细孔
水的水面是向内弯曲的,孑L径愈细,水面曲率越大。毛细孔水蒸
发后,由饱和变为不饱和,内部相对湿度开始低于100%,弯液
面后退的过程中,曲率也随着增大。由于表面张力作用,毛细孑L
水面对下面的水可产生牵引效应,使空内产生负压,孔壁靠紧,
混凝土处于不断增强的压缩状态,宏观体积缩小。
毛细孔压力与相对湿度的关系可以用Kelvin等式来表示: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