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混凝土枕道岔施工工艺研究与实施
刘鲁群,谢 勇,袁昌林,刘治法
(运输部)
摘要:莱钢厂内封锁点更换混凝土枕道岔施工,分别采用了整体滑移和轨道吊车吊装两种
不同的施工工艺,对不同方案进行研究与实施,探讨各自优缺点、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封锁点混凝土枕道岔滑移 吊装
0 前言
近年来,随着莱钢产能的不断攀高,铁路运输
承担着越来越大的责任,铁路建设也得到快速发
展,如今铁路进行新建与改造的目的已经从单纯的
满足运输需求提升到既要满足运输要求又要保证铁
路状态能长期稳定可靠,实现“一劳永逸、长治
久安”。道岔是铁路线路中的关键设备有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列车的运行速度限制和薄弱环
节所在,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列车运行安全。本
次实施的砼枕道岔是莱钢首次引入,在砼枕道岔的
施工技术与工艺等方面还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1 现状分析
编组32 、36 道岔均为P50/9道岔,位于编组
站东咽喉区域(见图1),此处封锁点施工会影响
编组1~5股东出作业,给生产运输带来不便,所
以必须保证按时开通线路。
图1 32 、36’道岔区域示意
咽喉区域运输压力重、行车密度大,长期的超
负荷运用,各项技术指标逐年下降,分析线路运用
的状况,主要问题有:
1)道彷所处区域坡度为4%o,目前采用道钉
进行钢轨的扣压固定,由于道钉扣压力不足致使线
作者简介:刘鲁群(1962一),男,1993年7月毕业于济南大学土
木工程专业。工程师,主要从事土木工程、铁路工程的技术管理工
作。
路爬行,对轨道结构的整体和稳定性起破坏作用,
同时车辆通过导曲线时产生外翻造成轨距杆根部疲
劳断裂,行车安全隐患大。
2)道岔南侧排水不良,长期积水造成道床污
染、板结,严重处翻浆冒泥。
3)线路路基运用多年来未进行有效的大修处
理,路基不均匀沉降及道床变形引起轨道下沉,导
致线路整体几何尺寸不能很好地保持,危及行车安
全。
4)长期荷载作用下部分木枕劈裂、失效,给
行车安全造成隐患。
2 技术改造方案
2.1 更换木枕道岔为砼枕道岔
相比较原木枕道岔,砼枕道岔具有很大的优
势,道岔轨枕由木枕改为水泥枕,自重增加了近2
倍,道岔自重加大的同时也增强了稳定性,且大大
延长了轨枕的使用寿命;轨枕与垫板连接方式由原
来的道钉定固改为现在的螺栓紧固,扭矩超过
300 N·m,整体性更强,消除了道钉浮起及吊板现
象;扣件由道钉改为Ⅱ弹条,增强了垫板与钢轨之
间的扣压力,增强了钢轨的稳定性;使用轨距块调
节轨距,调节轨距易于操作,轨距得到有效控制,
而且便于日后养护维修,若轨距发生变化只需调整
轨距挡板,方便改道维修作业;导曲线钢轨改为整
轨,不存在接头,彻底消除导曲线低接头及支嘴等
接头病害。砼枕轨道结构见图2。
2.2 增设排水沟
于线路南侧修筑排水设施,解决部分路段道床
排水不畅造成翻浆冒泥、板结而降低道床弹性的问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