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结构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的探讨
Discussion on Concrete Crac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for Underground Structure
丁齐国李东海
中建七局(上海)有限公司201812
摘要:详细分析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技术措施,通过对施工事前、事中、事后3个阶段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减少了裂缝的产生。同时结合施工经验,提出对不同结构部位产生裂缝采取的补强处理办法,为以后地下室抗裂施工提
供了借鉴和参考。 +
关键词:地下室 混凝土结构 裂缝防治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5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4—1001(2012)01—0044—03
1 不同地下结构部位裂缝产生的原因
目前国内外地下混凝土结构普遍存在有裂缝的现象,
裂缝不仅影响建筑(构筑)物的使用,且降低了结构的耐久
性,维修补救非常困难。基于地下结构工程性能需要,就此
对不同结构部位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从根
本上防治裂缝的产生。
1.1混凝土墙裂缝
(1)墙板和顶板交接处产生的水平裂缝。这是在浇筑
完墙板混凝土后,没有待墙板混凝土充分沉实和收缩,就进
行顶板混凝土的浇筑造成的裂缝,如:两者收缩方向的不同
在交接处而产生的水平缝;在墙板的上下端剪力最大的地
方,也可能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而产生剪切破坏(要视具
体情况区别对待)。至于施工缝处的水平裂缝,是施工中没
有认真处理和清理,或再次浇筑时没有采取铺接缝砂浆所
致。
(2)墙体浇筑后,墙侧壁外面未回填土,产生混凝土干
缩,而干缩受到周围约束导致的开裂。这是因为,浇筑的混
凝土受日照会产生涨伸,温度降低时产生冷缩;且还有墙体
内外膨胀差 再有UEA的膨胀反作用,从而使墙体膨胀伸
长。另外,由于墙体、板的浇筑时间不一致,如±0.O0 m板的
膨胀量要比地下层板、墙的膨胀量大得多(因膨胀量随时间
增大而降低,地下1层板、墙先于±0.O0 m板浇筑),当
±0.O0 m板不断膨胀时,墙体只有较小的膨胀,甚至还伴随
干缩,则墙混凝土收缩受到限制开裂,即墙顶部自由膨胀受
到下部约束引起开裂。故由于UEA的膨胀反作用,更加速了
作者简介:丁齐国(1977一),男,专科,工程师。
作者地址:上海市曹安路3055号(2o1812)。
收稿日期:2011-11-09
44 l 20l2·1 Bl c‘咖衄
墙体开裂。
1.2 地下室楼板裂缝
一般的裂缝只要稍作处理即可防止,这是主要介绍其
它情况发生的裂缝,例如:由于楼板设计不合理,因结构外
部应力影响,造成板面出现斜裂缝,地下室四周梁与墙交接
处出现的竖向裂缝;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利用地下室楼
板作为施工辅助用地场所,而结构设计时并未考虑该项因
数,从而造成地下室楼板因使用不当,板、梁出现不同程度
的开裂。
1.3 结构梁裂缝
梁裂缝主要是由荷载的直接应力和次应力作用,引起
结构变形产生裂缝,如将楼板用作生产辅助用地,利用楼板
作为基坑围护水平撑等情况。由于结构裂缝产生的因素是
多方面的,包括设计不周、地基沉降不均、施工质量、材料质
量、环境等因素影响等,所以无论何种原因产生的裂缝,都
会给建筑物结构安全性、使用功能及感官带来影响。而梁裂
缝产生的部位主要有梁受拉区裂缝、梁在支座附近的斜裂
缝和梁受压区裂缝。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大部分是施工
工艺不当以及设计不合理,施工利用场地未多方面综合考
虑等,从根本上造成了地下结构产生裂缝。
2 技术防治措施
2.1 对建筑和结构设计的建议
(1)建筑工程的平立面布置应整齐规则,纵横向构件
应均匀对称,电梯井应中间布置,楼梯宜两侧布置。这样可
避免平面突变导致的应力集中,而造成的混凝土结构裂
缝。
(2)地下室纵横向水平与竖向后浇带应设计合理,纵
向后浇带应布置在群楼与地下室体量突变处。这样可避免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